翼状胬肉术后角膜鳞状上皮癌一例
作者:张晓萍 蒋蓉芳
患者男,60岁。于2009年9月11日以“右眼角膜缘肿物致视力障碍半年余“就诊于我院。患者1年前因右眼颞侧翼状胬肉在当地医院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半年后自胬肉切除部位生长桑椹状新生物致视力逐渐下降,偶有异物感。
门诊以“右眼角膜缘肿物(性质待查)翼状胬肉术后(OD)“收入院。视力:右眼:CF/15cm,矫正不提高:左眼:0.5。有眼球结膜充血(++),角膜缘7点至3点可见粉红色表面凹凸不平,颞下方呈桑椹状半透明的肿物,侵犯角膜近3/4,边界清楚。前房深度正常,Tyndall(_),虹膜纹理清,瞳孔大部分被遮盖,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皮质稍混,玻璃体段眼底窥不进颌下淋巴结及耳前淋巴结均无肿大。
入院后经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右眼角膜肿物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肿物切除后其病理报告:右眼角膜缘高分化鳞状上皮癌。
出院时右眼视力:0.15,角膜轻度水肿,其创面已基本被新生上皮修复,建议患者去肿瘤医院进一步治疗。
讨论:角膜鳞状细胞癌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的男性。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以及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有关。发生在眼球表面的上皮癌其恶性程度较低。初发时肿瘤呈灰白色胶样隆起或呈泡状,很快增大呈杏仁状,富于血管而呈粉红色乳头状肿物。当有继发感染时,结膜囊可有浆液脓性分泌物。肿瘤一旦突破前弹力层,基质很快受累,可沿角膜缘血管周经巩膜静脉窦进入眼内。在虹膜、睫状体、房角及脉络膜上腔形成转移癌灶。该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从预后和治疗的转归上说,角膜鳞状上皮癌有两个特点:极少远处转移和治疗不彻底时易于发。由于肿瘤早期只侵犯角膜上皮,前弹力膜未被侵犯,经裂隙灯检查后可详细标记手术切除范围。广泛范围的结膜和角膜浅层切除并辅以局部冷冻治疗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局部切除的标本,切缘干净无肿瘤组织浸润者,复发率低于5%。若切缘疑有残留肿瘤细胞者,术后要追加B射线照射或冷冻治疗。在肿瘤切除同时,是否单做羊膜移植或联合角膜缘移植需视角膜缘受损范围而定。若肿瘤已累及穹隆部或眼内则需行眼球摘除或眶内容剜出术,术后辅以放疗。本病诊断并不困难,且预后相对较好,故应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蓝平主编.眼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79-80.
2李娟娟,胡竹林,角膜鳞状上皮癌病理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3.
3季风鸣主编,眼科全书【M】.第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52-53.
(2009-12收稿)
文章来源:http://www.eye024.com/zhenliaoxiangmu/yanzhengxingyankuangbing/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