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怎么会有干眼症呢?”
“干眼症不是中老年群体才会有的吗?”
不少家长带孩子因眼睛不适就诊时,常会对检查结果感到疑惑。事实上,干眼症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如今在儿童群体中也逐渐显现,尤其开学后,孩子用眼习惯改变,相关症状更易凸显,需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儿童干眼症:并非“少见” 诱因与习惯密切相关 辽宁爱尔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科陈铁红主任介绍,干眼症是由于泪液质或量异常、泪液动力学异常等,导致眼表润滑不足、受损,进而出现干涩、异物感、烧灼感、频繁流泪或视力波动等症状的眼部疾病。 过去,因儿童青少年泪液分泌相对旺盛,干眼症常被认为在该群体中少见。但近年来,门诊中儿童干眼症患者明显增多,这与当代孩子的用眼习惯、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暑假,课余时间又常沉迷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眨眼频率不自觉降低,泪液蒸发加速;开学后,孩子课业压力增加,读写、刷题时间延长,易引发眼干。 环境刺激 暑期高温,空调长时间开启导致空气干燥,或户外活动减少,眼球暴露在干燥环境中的时间增加,也会加重泪液流失。 不良习惯 部分孩子有用手揉眼的习惯,可能破坏眼表保护层;或因挑食、偏食导致维生素A等营养缺乏,影响泪液质量。 这些“信号”别忽视,可能是干眼在“预警” 陈铁红主任表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留意以下异常表现,及时识别干眼信号: 频繁揉眼、眨眼:试图通过摩擦或增加眨眼次数缓解眼部不适; 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眼表长期干燥可能引发轻微炎症; 看东西模糊、畏光:泪膜不稳定导致视力波动,遇强光时不适感加剧; 抱怨眼睛“干痒”“有沙子”:典型的干眼主观感受。 若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切勿当作“小习惯”忽视,建议及时到专业眼科机构检查,通过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等专业检查明确诊断。 儿童干眼症:科学干预,守护“清晰”未来 儿童干眼症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强调“预防为主、综合干预”: 调整用眼习惯 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保证每天1-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泪液分泌。 改善环境条件 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空调出风口直吹眼部;教育孩子勤洗手,减少用手揉眼。 营养与护理 鼓励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A、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鱼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 陈铁红主任强调:儿童时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干眼症若长期忽视,可能影响视功能发育,甚至导致角膜损伤。开学季,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眼部健康,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让孩子在清晰的视野中迎接新学期的成长与探索。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眼干、揉眼等症状,可前往专业眼科机构进行针对性检查与干预。

